供应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指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影响,或者内部人员的失误与设备故障等。客观原因招致的风险不是故意人为的,诸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市场波动等外部原因导致的风险,以及决策失误、管理失当、操作不慎等内部原因导致的风险。
那至于主观原因,主要指的是为了短期利益而主管故意采取行动损害下游合作伙伴的利益和整个供应链运行的行为,或者不履行合作的义务而导致合作伙伴损失的事实。
主观原因还有四方面的因素,第一,在供应链模式下,供应商决策问题变成了一个双目标决策,也就是企业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以及满足供应链的整体要求。当企业短期利益和供应链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在决策是否为了长期的伙伴关系而承受暂时的成本时,企业可能会选择保全短期利益。所以,考察供应商时不仅要考察供应商的实力,也要考察供应商对合作的态度,对整个供应链的重视程度。
第二,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即存在合作关系,也存在买卖关系,信息不可能全部透明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广泛存在,主要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大类。什么是逆向选择?就是说制造商选择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或者不合格的供应商。道德风险是指在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或产品品质降低。常见的供应商道德风险的表现,一是供应商为不能完全履行合同寻找借口,归咎于环境或合作伙伴不配合等。二是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严重质量问题。
第三,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必然要求企业与供应商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实现高度信息共享。共享的信息包括采购计划、库存水平、资金占用、技术指标、工艺要求等。这些本属于企业经营机密的信息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传递,很有可能通过供应商造成信息外泄,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第四,缺乏信任肯定不能高效率地应对市场。和供应商的合作不仅要靠严格的合作协议来约束的,完美的协作机制需要利益促动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络协商机制、信息系统和集成协同机制等等。
第五,在产品的更显还贷过程中,供应商原料也跟随升级,企业逐渐丧失把控能力,如果这些物资市场稀缺,对供应商的依赖增加,就会影响到企业核心能力,就会被供应商套牢。这就导致了供应链效率下降,企业被迫接受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和其他条件,影响收益。